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成立工作在昆明启动
来源: | 作者: PAF | 发布时间 : 2021-10-18 | 1568 次浏览 | 分享到:

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云上融媒记者 浦燕 

摄影:贾翔



COP15第一阶段会议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添砝码!“候鸟计划”融媒体文化艺术展及传播行动发布会10月10日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全球执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在会上透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IUCN SSC中国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工作于当天正式启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成立于1948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发展至今,拥有211个国家和政府机构会员,1200余个民间机构会员以及超过18000名专家成员,覆盖超过160个国家。中国于1996年首次参加了在蒙特利尔召开的世界保护大会,并成为IUCN的第75个成员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致力于帮助全世界关注最紧迫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并为其寻找行之有效的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其主要使命是影响、鼓励和帮助全世界的科学家和社团保护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包括拯救濒危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评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等,并且确保任何自然资源的使用都是平衡的、在生态学意义上可持续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下设6个专家委员会,分别为:物种存续委员会(SSC)、国家公园及保护区委员会(CNPPA)- WCPA、环境策略和规划委员会(CESP)、环境法律委员会(CEL)、教育和通讯委员会(CEC)、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CEM)。物种存续委员会拥有164个专家组、9702名专家成员,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加拿大和法国等国。


物种存续委员会的首要目标是:让人类普遍认同物种灭绝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大规模丧失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促进社会各界采取保护行动共同应对,以避免造成全球性负面影响。编制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是他们的重要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发布了全球超过12万个物种的受威胁等级。而红色名录,被广泛应用于保护优先区域确定、保护成就衡量、环境影响的评估、项目资助、保护优先行动和立法中的受保护动物名录。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离不开红色名录的制定,据2004年第一次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工作研究发现,中国物种受威胁的程度远远大于之前的估计。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2008年,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 。2013年9月、2015年5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先后发布,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与大家见面。 


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全球执委解焱


“候鸟计划”融媒体文化艺术展及传播行动发布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全球执委解焱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IUCN SSC中国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工作。


据解焱透露,委员会成立后将致力于联合中国物种专家形成合力,促进不同类群专家的合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物种状况评估机制,起草物种保护行动计划,发挥物种专家在保护行动中的作用(培训、指导、指南),加强与传媒界合作,促进物种保护宣传,为国家保护政策和行动建言献策。



IUCN驻华办事处总代表张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希望IUCN SSC中国委员会的成立能够在中国委员中建立联系、搭建平台、促进交流、达成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原主席、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通过视频对IUCN SSC中国专家委员会成立的重大意义予以肯定,“目前,地球自然界正面临气候变化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危机,现在每一个小时都有一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IUCN SSC中国专家委员会的成立非常重要,因为地球可以离开人类,但人类不能离开自然界。”章新胜表示,“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优势,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